皮肤
字号

书剑盛唐 第452节

历史已经证明,在君主集权的时代,任何制度和政治抱负,都要寄托在君王的身上。

萧未央看的很清楚,要想重振江左萧氏,实现个人的政治抱负,必须要押注。

李诚和萧未央的行为,本质上是没区别的,也是押注。只不过押的精准。

就个人感官而言,李诚并不讨厌萧未央,这人还是有点本事的。因为立场不同,所以对萧未央的行径也无从指摘。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利益诉求,能妥协就共赢,不能就干一家伙。

“萧先生登门,不知有何见教?”李诚客客气气的请人进门,让了座位。萧未央的身份不难查清楚,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。

“魏王求贤若渴,萧某代为致意。”萧未央开门见山,李诚听了哑然一笑,摇摇头。

萧未央知道没那么简单,这都是客气的。不客气就撵人了。抱手又道:“舍妹萧婧,先生已然见过,不求名分,但求在先生身边做一个侍妾。”

这个女人收还是不收呢?答案是显而易见的,收了就表示跟魏王站一条船上。这种蠢事,李诚怎么可能做呢?非但不会做,反而会不耻他们的行径。

“道不同不相为谋,萧先生请吧。”正所谓话不投机半句多,李诚都懒得再交流了,直接做了个送客的手势。萧未央没想到会是这样的一个结果,眉头微微一皱。

“自成先生应该知晓,眼下魏王受宠,陛下对太子多有不满,所谓……”

“滚!”李诚也不敢那么多了,直接爆粗口。

萧未央顿时涨红了脸,不知道该怎么说,也无法再说什么。匆匆抱手:“告辞!”

没想到,送上门的妹子都不要,萧未央感觉到前所未有的失败。他很想问一句为什么?可惜,李诚不给他机会,他也没法子问出口。

回到魏王府的萧未央如实禀报,李泰气的拳头紧握,牙关紧咬:“安敢辱孤至斯?”

萧未央赶紧抬手道:“殿下,制怒!此君可以为友,不可为敌也。”

李泰听了这话,浑身一松,坐在椅子上肥肉乱晃,叹息道:“孤何尝不知?”

“殿下,来日方长啊。”萧未央意味深长的笑着说,言下之意,秋后算账。

“也只能如此了。”李泰咬牙切齿,记恨上了李诚。不过他还是有点聪明的,知道现在的李诚惹不起,不会正面为敌。

说到底,李泰不是什么性格刚强的人,这方面甚至不如李佑。怎么说呢,小聪明的人大都这样,没有自己的坚持。不然怎么能反衬出大智若愚呢?

李泰根本就没想过一个问题,那就是他的政治手段太过愚蠢。其实他什么都不要做,就安心等着李承乾谋反案子的爆发就好了,甚至在李承乾倒霉的时候,表示一下同情就更妙了。

因为他表现出来的冷酷,导致他失去了登上皇位的机会。这都是后话了。

综上所述,李泰错在没看懂他的父亲李世民。

萧未央的李诚家里之行,并不能算是秘密,至少李世民很快就知道了。李家有丽景门的暗子,萧未央显得有点狼狈的离开,很快就传到了李世民的耳朵里。

这个消息从侧面验证了,李诚心里只有皇帝,不管谁在皇帝位子上,他都忠于皇帝。

作为臣子来说,新旧交替之际的操切押注,也要分实际的情况。贞观年的政治格局,注定了押注者不会有好结果。但凡强有力的明君在位,继承人的争夺战中,押注是很蠢的事情。

一个强有力的君王,最忌讳的就是这种臣子押注的现象。特么的老子还没死呢!

如果是个昏聩的君王,押注的话倒还可以理解。

在李诚看来,萧未央是个有才能的人,但是他太过操切,失败在意料之中。这跟对历史的前瞻性无关,只是对历史的总结得出的结论。

类似的案例,在历史上不少。强势明君在位,夺嫡激烈的过程中,主动押注者往往意味着失败。这种人其实不算聪明,里有是利欲熏心,押注的目的是为了谋求最大的利益。

就算是押注成功了,新君登基后,也会厌恶他们的贪婪。

如果不是贪婪,就不会早早押注,今上还在的时候就押注,实在是犯忌的事情。

第五百三十章 再离长安

第五百三十章 再离长安

该来的总是会来的,这一年的冬至刚过,李诚再次被叫进了宫。

“朝廷的改土归流之策,明年启动,拟在羌人羁縻地推行。自成可有定见?”

李世民面前的桌子上堆满了奏章,无疑是个勤政的皇帝。

“有关政策,臣早有论述,不外以利诱之,不求快,但求稳。具体到执行,臣有几点建议,一是让羌民吃饱,怎么吃饱?推广土豆和玉米种植。二是军事威压,三是教化……”

李诚本不想多说,事到临头还是没忍住。什么叫民族融合,这就是民族融合。听话的给好处,不听话的砍死。重点是政策上的平等,这很重要。不过难度也很大。

二十一世纪的工业大国都做不到平等,何况唐朝呢?所以李诚没提什么平等,这年月的汉人,能拿羌人当人看,就算是很有良心了。

李世民看着李诚久久不语,憋出一句话:“真的要离开长安么?”

李诚不紧不慢的回了一句:“臣怕死!”一句话就把李世民说的哑口无言。

知道的越多就越无奈,李世民知道的很多,关于八牛弩的案子,基本真相他都知道了。但是又能如何呢?这个事情牵扯太多了,李诚说怕死,不是说假话。

敢于动手的人可能就是那么几个,但是愿意暗中配合的人呢?

利益太大了,冒着杀头的风险都有人去做一些事情。

“自成如何保证在登州就能安全?”李世民冷笑着反问。

“登州人少,且臣有兵权,想在登州伏击臣可不容易。就算有人伏击,三五十人的伏击对于臣来说,土鸡瓦狗一般。”李诚说了一回大实话,李世民听了低头不语。

“朕允了,少府监的差事,还是给你留着。”李世民还是想用李诚在工艺方面的才能。

“臣告退!”李诚抱手后退三步,正要转身时,李世民来一句:“那个水泥,朕修大明宫用的不少,自成安排一下。”李诚笑了笑:“臣会安排人接洽内府采购之人。”

说着转身就走,丝毫没有停留的意思。李世民冷冷的看着李诚的背影,贞观以来,还从没有遇见过这样的臣子。就算是魏征,皇帝需要的时候,也会乖乖的服从分配。

唯有李诚,死活不肯留在长安,偏偏此人大才,很不舍得。

………………

顶着黄土高原清晨的寒风,一支队伍过了灞桥,为首的李诚伫立在桥边,眯着眼睛看着高大的城墙,好一阵才调转马头,追上队伍。告别长安城,连年都不过,可见李诚的心切。

队伍中有两辆宽大的马车,其中一辆马车的帘子掀开,露出武约的俏脸蛋:“姐夫,舍不得么?为啥不让送呢?赶了个大早,这城门才开就出来了,天还没亮透呢。”

“走吧!”李诚一挥马鞭,往前去了。媚娘在马车上撅着嘴,一会之后噗嗤一笑。

首节上一节452/512下一节尾节返回目录

推荐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