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大贵,你看,这两人干活的态度,你没觉得有什么不对么?”
牛大贵瞅了一会便笑道:“倒也是,没见过他们干活手脚这么快。”
李诚故作高深的微微一笑:“其中道理,自己去想,我告诉你的话,记忆不深刻。”
土塌很大,这屋子看着低矮,住的人可不少。以前住在这里的是十个人,一个伙的编制。
想到一群精壮的男人,今后睡在一起的场景,不忍直视!李诚有一种难以抑制的哀伤!
一个上午的功夫,在四人的帮忙下,两个瓦匠就把土塌的基本形状搞出来了,简单的吃了午饭,下午接着干。S型的烟道,灰塘,一一做完后,考虑到人比较多,李诚还在中间设了隔断层。这样一来,五个人睡一个火炕,等到这一伙人补齐了,睡另外一边。
总的来说,就是把原本十个人睡的土塌,改成了两个火炕。
“去,多弄点柴火回来,堆在门口备用。”李诚招呼一声,牛大贵踹了牛二贵一脚,这货立刻拉着钱谷子一道出门去了。没一会,两人各自挑着一担秸秆回来。
李诚示意下,牛大贵动手点火,秸秆燃烧的光芒,照亮了牛大贵的脸庞。这时候就算是再傻,也知道这火炕的目的了。牛大贵激动的伸手去按火炕,感觉到热量时,咧着嘴笑道:“好,这下冬天好过了。”
李诚也很满意,贼老天,把自己丢到这鬼地方。鄯州这个地方,按照现代的地理解释,就是甘肃省与青海交界的地方。这里的海拔高,冬天比青海稍微好有点,但也好不了多少。
两个瓦匠看着火炕,激动的嘴唇微微颤抖,朱老三突然给李诚跪下了,口中大声道:“求大郎开恩!赏一口饭吃!”
如此隆重的大礼,李诚大吃一惊,赶紧要去扶起二人,却被牛大贵抬手拦住:“大郎,让他们跪着,敢惦记白得大郎吃饭的本事,胆子不小,欺负大郎好说话不成?”话音刚落,钱谷子阴森森的补一句:“一刀砍了算了,就当是吐谷浑的奸细上报。”
蹭,牛二贵直接把刀抽出来了,拿在手里比划。
“朱某万万不敢有此心,但求拜大郎为师,今后出活,总有一份孝敬师傅。”朱老三赶紧解释,额头上的冷汗都不上擦一下。另外一个瓦匠直接额头扣在地上。
李诚一个现代人的思维,很不适应这种交流方式。他也知道牛大贵等人是在维护自己的利益,想说服他们很难,那就不说服好了,直接下命令。
“大贵、谷子,给我闭嘴,二贵,收起家伙。你们两个,给我站起来说话。”李诚拉下脸,阴沉的像外面暗淡的天色。
三人闭嘴后退,两个瓦匠看看四周,缓缓的起身。李诚大马金刀的往炕上一坐,抬手指着众人道:“都给我听好了,盘炕不过是一点小手艺,我手里好东西多了去了。你们跟着学了盘炕是手艺,这是跟我有缘。拜师的事情就不要提了,你们还不够格。真想报答我,就给我弄点柴火,最好是够烧一个冬天了,就算是你们的学费了。”
两个瓦匠又惊又喜,看看牛大贵他们,还不敢说话。李诚见他们一脸的畏惧,知道这三个军头不是啥好鸟。提高嗓门喝道:“赶紧走吧,天色不早了,黑压压的要下雪。拿上工钱早点回家。”李诚说着拿出一串钱,两个瓦匠死活不肯要工钱,说着还要下跪。李诚由着他们,两人这才匆匆告辞回家。
看着两人走了,牛大贵很不爽的抱怨:“便宜他们了,这是可以传给子孙的饭碗啊。”
李诚忍不住笑道:“一点手艺算得个甚?回头我教你们一些别的手艺,你们也传给子孙。”
钱谷子笑嘻嘻的上前卖好:“那先谢过大郎了,能问问都是什么手艺?”
李诚开玩笑道:“那日我等喝的酒水,实在是太难喝了。打完仗回到关中,我教你们酿好酒的手艺,学会了子孙后代都能靠手艺为生。”
牛大贵点点头:“大郎说的不错,那家的酒确实不好喝,回头去砸了他的招牌。”
李诚……没法交流,太痛苦了。
火头军处打来的晚饭令人崩溃,已经冷却实面馒头就黑乎乎的咸菜,咬一口能崩掉牙。就这个,李诚之外的三位,照样吃的很香。
李诚实在是难以下咽,拿出山寨军刀,清洗干净,馒头切成两半。瓦片洗干净,放在火盆上烧热,馒头放在上慢慢的烤,两边金黄的时候,屋子里弥漫着令人满意的香气。
那成拿起一块,正准备往嘴里送,听到咽口水的声音。扭头一看,三人的眼珠子都蓝了,盯着他手里的烤馒头不说话。难怪这屋子里这么安静,都能听到咽口水的声音。
“想吃就自己烤,别打我的主意。”李诚转过身子,不紧不慢的吃他的烤馒头,这东西还算凑合能下嘴。牛二贵和钱谷子扑上来,拿了李诚的刀子,围着火盆烤馒头。为了位子你推我搡的,李诚见了微微一笑,递给牛大贵一片。这厮倒也不客气,接过便小口小口的吃。
“忙了一天,等下让他们把身上的挥拍干净,再弄点热水回来洗脚。以后只要有条件,都要坚持洗脚。”李诚交代一句,牛大贵立刻点头答应:“晓得了!”
一顿烤馒头,吃的三人满嘴的渣渣,李诚看着不禁悲从中来,作为大天朝吃货,被穿越后首先要克服的困难,难道不该是吃么?
等到洗脚的时候,李诚无力吐槽了,居然没有洗脚的盆,牛大贵弄来的是类似一个洗衣盆大小的木盆。李诚看着木盆,想想弄掐着他的脖子问他,平时也是这么对付么?
牛二贵和钱谷子吃完馒头就出门去了,洗脚的时候李诚随口问一句:“二贵和谷子去哪了?”牛大贵正在烧火炕,脸上一脸的满足的和幸福:“去喂马了呗,每天三顿,夜里还要去喂一餐精料。马厩在屋子后头!”
李诚想起长塌的事情:“这屋子里,原来住了几个人?”
牛大贵深情顿时暗淡:“一伙的兄弟,加我们仨一共十个。都说我们这屋子晦气,住进来的都跟着倒霉。说来也邪性,每次带兄弟们外出查探,总能遇见点事情。这不,就剩下三个了,大郎要是嫌晦气,天晴了搬出军营便是。”
牛大贵说话时,把头低下去了,心里很矛盾,不希望李诚走,又不想骗他。
李诚听了这话不禁歪歪嘴,嗤的一笑:“要说晦气,谁能比我晦气?好好的,算了,不说了。”李诚说不下去了,在现代社会生活不算好,但比唐朝不知道强多少倍。就生活水平而言,给个皇帝都不换啊。
牛大贵的理解是另外一个情况,李诚脑子摔到后失去一部分记忆,细皮嫩肉的小伙子,在草原上独行,十有八九是跟着商队一起走,遇见了马贼或者吐谷浑的骑兵,差点死在了草原上。就这点而言,还是真是很倒霉的事情。
“晦气就晦气吧,倒霉鬼扎堆。”牛大贵嘟囔了一句,心里想着不是李大郎,那一箭就能要他的命。中了吐谷浑的箭,十个里面死七个是最少的,多的一个都活不下来。现在不但命保住了,还睡上了火炕,这个冬天不那么难熬咯。想着心里美滋滋的,熬过这个冬天,来年大军征讨,打完仗还能活着,就可以回关中老家。
门被推开,一股寒风卷进来一阵雪花,落在地上便化了。牛二贵拍了拍身上的雪,笑呵呵的看看火炕,坐下要脱鞋子,被牛大贵踹一脚:“洗脚去!”
牛二贵赶紧的下来,用瓦罐烧水。李诚缩在被子里,突然想到一个问题。
第十章 开讲了
晚上要方便怎么办?这是个问题!现在看来选择不多,只有顶着风雪出屋子解决。小的还好办,大的怎么破?想到寒风吹开菊花的一幕,李诚打了个寒颤。
关键时刻,钱谷子拎着一个大桶进来,走到里面放在墙角,回头时冲众人笑道:“这鬼天气,冻死我了。”说着话搓着手,也要往炕上怕,还是被牛大贵一脚踹一边:“洗脚去。”
农家出身的李诚自然知道那是便桶,晚上不用冒着风雪出去嘘嘘了,缩回被子里。新的问题又出现了,这被子就是麻布做的,里面塞的是稻草,外面缝一层皮毛。也就是鄯州这地界靠着草原,皮毛不值钱。就是味道不好闻,一股淡淡的腥臭味,怎么都躲不开。
昨晚上李诚还真的没注意这些,冻都快冻死了。现在睡上火炕了,新的问题又来了。
接下来该如何改善生活条件,这才是李诚最重视的问题,其他的都可以先放一放。
呼呼的风声入耳,这么早就睡觉也是一件很折磨人的事情。正想着呢,外头有人推门进来,李诚裹着大衣坐起来,一群当兵的涌进来,笑嘻嘻的拱手四处作揖。屋子里进来十个人,变得有点拥挤了,空气似乎也浑浊了一些。为首一位也是个伙长,叫做胡汉三。李诚被这个名字震了一下,很想问他一句,潘冬子呢?
进来的士兵一共十个人,正好是一个伙。发现火炕后,这帮人一阵惊叹羡慕,热烈围观了一阵之后,胡汉三一张满老脸笑的满是褶子,朝李诚拱手作揖:“李大郎,兄弟们夜里无事,偏又囊中羞涩。前来叨扰听书,还望见谅。”
牛大贵听了抢白一句:“昨夜怎么没见你等过来?”胡汉三一阵尴尬的笑,昨晚上牛大贵差点就挂了,跑来送丧么?登门看病人,你好意思空着手?
李诚没想那么多,示意牛大贵稍安勿躁,笑道:“都是一个锅里搅马勺的袍泽兄弟,都寻个地方坐下。左右夜里无事,某给各位兄弟说一段三国便是。”
胡汉三等人听了大喜,各自找地方坐下,只是这炕头上有谁想坐,都被牛大贵踹下去,嘴里还骂:“腌臜货色,莫要脏了俺的炕。”被骂的人也不生气,笑嘻嘻的走开。一干人等准备倒是很充分,有几个拎着胡凳(小马扎)来的,其他人在地上扑一块皮毛就坐下了。
“今天给各位说一段三国演义,先说好啊,这可不是正史,莫要拿话本演绎当历史。话说那东汉末年……。”李诚这次决定说三国演义,这个距离比较远,不容易出事。
李诚一开始讲的还有点紧,很快就松弛了下来,不紧不慢的说完了第一回,宴桃源豪杰三结义,斩黄金英雄首立功。感觉到有点口干,李诚停下来找水喝,在一旁听的出神的牛大贵,忍不住发声:“怎么不讲了?”
众人纷纷用表情表示附和,李诚不紧不慢的开口:“口干了,弄碗水来喝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