皮肤
字号

书剑盛唐 第507节

李治算是开了眼了,决定回头问一问,为何会那么困。

觉得好笑的李治心情不错,李诚的位置正好是李世民视线的死角。他不说话,李世民想看见他还得下来走几步,真是上班偷懒的好地方。

李诚也不想的,毕竟不必从前了。但是武氏姐妹不依不饶啊,理由还很充分,李诚子嗣单薄,需要加强一下。这玩意在这年代,那就是完全正确,全面的正确。

所以,李诚昨晚上睡的有点晚,赶上早朝这就要命了,这才睡了不到一个时辰,出门的时候,姐妹俩累的都起不来了。李诚也累的够呛,这真是体力活。

李诚迷迷糊糊的睡着,其实睡的不深。猛听得有人一声怒吼:“父皇,儿臣请诛此獠。”

李诚一家伙给吓醒了,睁眼一看李治已经冲出去了,冲着李世民行礼说话呢。这怎么回事这是?李诚还在糊涂状态呢,就见李世民开口道:“太子,不可因言罪人。”

不等李治说话呢,李世民又来一句:“自成是这么教你的么?”

李诚一听这话,心说这锅不背也得背啊,太子的老师可不少,问题是就李诚的话太子能听进去,并且全部记住了照搬。别的老师说的道理,李治这里先打个七折,回去想想没准最后打个三折,甚至一折都是有的。

“臣有罪!”李诚赶紧擦掉眼屎,站出来说话。皇帝点名了嘛,不出来就是欺君的嫌疑。

李治一看李诚请罪,立刻瞪眼道:“父皇,师傅不是这么教儿臣的,师傅教儿臣一定要客观,然后站在是否有利与国家的角度去判断是非。师傅还说,凡事都有利弊两面,如何权衡应该站在全局的角度看问题。”

李世民一张脸本来是黑的,这会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微笑:“太子,此事该如何权衡?”

李治之前显得很激动,这会没着急回答,冷静的先看李诚一眼。得到一个肯定和鼓励的眼神,这才回头。两人交流时,根本就没看前面地上趴着的一个官员,想来是那个言官。李世民搞什么,居然没有让人起来。这大概就是个信号吧。

“父皇,此獠所言,海运风险大,运河风险小。尤其事关运河两岸几十万百姓的生计。儿臣以为,只说了海运的缺点和漕运因为海运带来的冲击。此以偏概全也。”

说着李治停顿了一下,看见李世民满意的微微颔首,刚才一时冲动冲出去后,悬着的心放下了。“海运固然有风险,但是成本却只有漕运的一成。且海运会随着航海技术的发展,风险还会下降。由此可见,海运利大于弊。”

“另运河两岸百姓生计一事,儿臣以为可迁走一半百姓至辽东。余下一半,运河足以养活,不必担心生计问题。此獠不以国事为重,卖直邀名不惜徒耗国帑,儿臣一时义愤,口不择言。”有理有据,最后反省了一下,算是一个完美的收尾。

“自成,太子所言,以为然否?”李世民露出笑容来,问了李诚一句。

李诚上前抱手道:“回陛下,太子所言并无大谬,唯可诟病者,不该对言官喊打喊杀。朝廷是有法度的地方,太子不满官员,即便其真有违法的举动,也该送交有司。该走的程序还是要走,既然朝廷制定了规则,就该遵守,哪怕是陛下也该遵守。”

李世民咳嗽两声,当着没有听到后面的话。李诚这是在借机劝谏么?似乎朕最近不是很听的进去谏言啊。这竖子,一点都不给朕面子啊。

想是这么想,李世民心里还是很高兴的,毕竟李诚把太子教育的很好。实际上在教育太子方面,李诚花的时间少的可怜,但他就是能让太子接受他的道理,并且去实际操作。这就很不简单了,相反那些大儒们,跟太子讲的道理未必就少了。

看看李承乾就知道了,那些大儒们没有本事么?非也,而是教育的手法有问题。

“自成既然这么说了,朕自当从善如流。韩慕言身为言官,风闻奏事本无大错。朕也不愿意定他一个心术不正的罪名。如此,罚俸一年,让他有个教训。今后再上奏言事,总要把其中的厉害关系弄个清楚明白。诸卿可有异议?”

这次问的是群臣,李诚却是第一个附和:“圣明无过陛下!”

群臣随后附和,李世民却笑着看着李治:“太子,可有异议?”

李治有点晕,但还是很规矩的行礼:“儿臣无异议。”

散朝之后回东宫的路上,李治忍不住问一句:“师傅,为何父皇如此轻饶那个言官?”

“殿下身为太子,还没有一国之君的觉悟啊。”李诚失望的叹息说话,李治赶紧正色后退,抱手行弟子礼:“还请师傅教我。”

李诚抬手去扶,笑道:“太子不必如此,能得太子而教育,成之幸也。”

待李治站直了,李诚在继续道:“殿下有没有想过,陛下为何如此轻轻放下?”

“父皇的心思还真不好猜,总不能是韩慕言为父皇分忧了吧?”李治也就是随口一说,当看见李诚似笑非笑的表情时,心中一惊:“怎么?”

第五百九十九章 求稳的李世民

第五百九十九章 求稳的李世民

李诚笑而不语,其实他也是后来才反应过来,这不过是李世民一手导演的一出闹剧。

不然那个言官怎么可能老实的趴在地上,不为自己辩白呢?谁没几个朋友?那种情况下,出来帮忙说说话,其实也没啥损失。千万不要小看古人的智商,所以李诚在大殿上醒悟过来后,原本就无所谓的心态更坚定了。

这事要不是李治沉不住气跳出来,其实还真的能看看其他大臣的反应。结果李治跳出来了,别人都不说话了。有储君站出来说话,得利着乐的观望。同样,利益受损者也不会冒险得罪李治,维护利益的成本太高了。

李治终究是在皇宫里长大的,很快就反应过来,低声问:“父皇的意思?为什么啊?”

“这个就要看你自己了,我说出来没意义。”李诚笑着回答,同时心里在想原因。

“难道说,父皇其实是反对海运的?上个月江南道刺史上的奏折,希望改漕运为海运。”李治想起了看过的奏折,自言自语一番。

李诚一脸平静的看着李治在那低头沉思,心里得出一个判断:李世民怕是真的觉得身体不行了,在他走之前,不打算有任何改变。即便海运利国利民,也不会动摇李世民求稳的心态。这时候有个言官出来反对很正常,只是没想到李治会反应激烈。

李世民没想到李治会那么激动,但又不能去打击李治的积极性。最终选择了淡化此事,这样分析之后,言官在平康坊放消息的举动就能解释的通了,稳赢的局面啊。只是怎么都没算到,太子反应剧烈,当时把韩慕言吓傻了都。

李诚拍了拍李治的肩膀:“以后你就明白了,稳定压倒一切!”还有一件事情,李诚没法跟李治说,那就是李世民只要还活着,就一定会死死的攥着手里的权利。这是皇帝的特性,没有一个皇帝能免俗。

“师傅的意思,弟子不是很明白。”李治有点迷糊,李诚叹息一声:“听政观政,带耳朵,带眼睛,少说话,多看,多听。”

李治的脸色突然变得的极为难看,说话都带颤抖的:“师傅,弟子是不是做错了?”

“谈不上,殿下要是一点反应都没有,反而不美。现在的反应虽然有点激烈,但也不算是坏事。毕竟殿下还年轻,而且没有私心。”李诚安抚了一句,李治陷入沉思之中。

良久李治才叹息道:“弟子好像明白了。”李诚笑了笑:“微臣告退!”

光阴似箭,立秋这一天,庞大的队伍离开长安往东,奔着泰山而去。

李治留守监国,李世民在征求李诚意见时,李诚做出了留守的选择。随行的队伍中,长孙无忌显得有点不安,病秧子马周勉强支撑着给皇帝送行的一幕,让长孙无忌心里很不舒服。

太子是未来,现在的太子,对李诚言听计从,是不是应该提醒一下皇帝呢?

长孙无忌还是决定放弃这个念头,原因很简单,李诚几乎不对朝政发出任何意见。总是不断的在附和,附和,还是附和。别人说什么,他都不反对,真是太讨厌了。李世民多次在朝会后留下李诚,都谈了一些什么,长孙无忌无从得知。

最让长孙无忌无奈的是,李诚不党,真的不党。总是家、朝廷、东宫三个地方,最多就是休沐的时候去一趟城外的庄子。李诚非常的平静,一点搞事的意思都没有。

很多时候就是这样,看起来没有任何动静,总是会让人松懈。但是长孙无忌不敢松懈,因为他很清楚,李诚手里抓着一副随时可以翻转大局的牌。

长孙无忌一直在努力的想与太子搞好关系,但李治总是不冷不热的样子。这让他很难受!

东去的大队迤逦如长蛇,长孙无忌一直安静在队伍中,前面不远就是李世民的撵架。

不知道为什么,长孙无忌打了寒颤,似乎有什么不好的事情正在发生。

“有个事情拜托一下师傅。”李治目送队伍消失在视线之外后,转身对李诚说话。

首节上一节507/512下一节尾节返回目录

推荐阅读